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之一、魏国的缔造者曹操,是一位公认的聪明睿智、善于谋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,且同时也被认为是一位冷酷无情的权谋家。这在代表性的史书《三国志》和《资政通鉴》中均有记载。
《三国志》作者陈寿对曹操的评价是:“汉末,天下大乱,雄豪并起,而袁绍虎视四州,强盛莫敌。太祖运筹帷幄之中,决胜千里之外,亦可谓非常之人,超世之杰矣。”
《资治通鉴》中,司马光对曹操的评价则是:“操之所以能用兵者,独以其能忍耻辱也。夫能忍耻辱矣,则天下之民莫不畏其上矣。”
综合两本书的评价,我们可以得知历史上的曹操不仅雄才伟略、胆识过人,而他的驾驭之能、统帅有方,又源于他天生具备的多谋善断、善于应变的天资,以及难能可贵的隐忍。
当然最让后人津津乐道的还是曹操的多疑之心。因为多疑,当蒋干成功盗书回来,声称手握蔡瑁张允的通敌罪证时,一向对外来人口不信任的曹操立马就将二人推出去斩了;因为猜忌,宁可自己活不了也绝不让华佗给自己做手术。至于陈寿和司马光只字不提曹操的猜忌之心,未未可知了。
展开剩余82%不过正所谓“马失前蹄”,纵然就是曹操这样有谋略、有胆识、有警觉的“完人”,却没有对隐藏在身边的“定时炸弹”进行及时清理,导致曹魏政权只延续了两代便草草推出历史舞台。曹操若是泉下有知,必然悔恨不已吧。
这颗“定时炸弹”就是司马懿。
心惊的“鹰视狼顾”
话说曹操在创业初期,听说司马懿是个名士,又有谋略,于是便想招他加盟曹氏集团。但是当时的司马懿认为曹操还不成气候,不想因此耽误自己的前程,便以生病为由婉拒了曹操。
这个时候,曹操的多疑性格发挥了作用。他想看看司马懿是真的起不了床,还是不想加盟拿生病搪塞自己,于是曹操夜里派遣了一名杀手去试探。怎料到人精司马懿早就料到了曹操的这一手。
即便杀手将刀架在他的脖子上,司马懿愣是纹丝不动,只是用眼神恶狠狠地盯着杀手,如此传递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:我还想活,但是我却真的动不了。杀手目的达到,急忙回禀了曹操,曹操也就信了。
后来司马懿见曹操发展得不错,跟着他混应该前程似锦,便又放风出去说自己病好了,能活蹦乱跳了,曹操你可以来请我了。曹操一听二话不说又来请了,司马懿就这样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。
虽然司马懿短暂地骗过了曹操,但长时间想要在曹操眼皮底下演戏,那无异于痴人说梦。果然,司马懿情不自禁流露出来的鹰一般犀利的眼神、顾盼之间透露出的野性霸气(鹰视狼顾),还是让曹操捕捉到了,也隐隐让曹操感觉到了心惊肉跳:这厮绝不会甘于人臣的。
也正是因为司马懿的“鹰视狼顾”,使得曹操想用他却不敢重用,因此终曹操当政时期,司马懿始终处于无足轻重的文官之位。直至到了曹丕当政时,方才得到重用,并在曹丕临死前被委任为顾命大臣。当然这都是后话。
胆寒的“三马食槽”
如果司马懿的“鹰视狼顾”只是让曹操心惊,那么接下来的这个传说就足以让曹操胆寒了,那就是梦境中的“三马食槽”。
在历史文献中,最早记载曹操梦见“三马食槽”的是《晋书·载记》。据记载,曹操在洛阳去世前,曾对太子曹丕说:“我梦到三匹马同吃一个槽,看来天下就要乱了。”这个梦境让曹操感到不安,他认为这是不祥之兆,预示着曹魏政权将面临危机。这个故事在历史上有很高的知名度,被广泛引用和流传。
不过这个说法很快被一些学者否定,理由是作为一名政治家和军事家,曹操与现实触碰得最多也最紧密,是不会相信这些虚幻的梦境,所以说“三马食槽”是虚构的故事。
不过在我看来,这符合曹操多疑猜忌的性格,或许在他去世之前,因为疾病的困扰,再加上天然具备的多疑心理,对政权稳固性的担忧以及后天培养的敏感性,梦由心生,是会产生一些超预见性的感觉,随后便在梦境中复现出来。
本着“宁错杀三千,不使一人漏网”的原则,曹操本应将所有跟马扯上关系的人都杀掉,尤其是本就有“鹰视狼顾”之相的司马懿,更应该是曹操重点怀疑的对象。
都这样了,多疑的曹操为何不杀司马懿?
既然前有心惊的“鹰视狼顾”,后有胆寒的“三马食槽”,曹操为何不杀司马懿?原因可能有如下几条:
1.司马懿有才华有谋略。在那个生产力极度不发达,全靠人力才能的生存的年代,人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,而有才华有谋略的人更是举足轻重般的存在,而司马懿正是这样难得的人才之一。他的谋略和智慧在许多重要决策中发挥了关键作用,比如在赤壁之战中,他建议曹操联姻孙权以减轻压力,最终使得曹操成功逃脱了赤壁之败。因此,曹操舍不得杀掉这样的人才,而是想方设法控制和利用他的才华。
2.司马懿善于掩饰。即便曹操发现了司马懿不甘于人臣的端倪,但正如前文所述,司马懿非常善于掩饰,且心理素质过硬。在“铁”的事实面前,很难通过捕风捉影就给司马懿定罪。司马懿也学会了如何迎合曹操的喜好,比如在曹操面前表现出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,这使得曹操对他的印象逐渐改观。
3.曹丕的支持。随着曹操年纪越来越大、身体每况愈下时,曹操不得不提前考虑接班人选。如大家所知,曹操最后选择了曹丕,并将其正式确立为世子。对于司马懿而言,曹丕就是他的伯乐。曹丕非常欣赏司马懿的才华和谋略,因此在曹丕的支持下,司马懿逐渐得到了重用。这也让曹操不再轻易对司马懿起杀心,毕竟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,维护稳定和团结是非常重要的。
4.司马懿处理政事是一把好手。司马懿不仅才华卓著、权谋有道,而且在日常政事方面也是一把=好手,比如在对待蜀汉的问题上,司马懿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建议,这使得曹操在处理与蜀汉的关系时更加得心应手。因此,有时候曹操也会选择容忍和利用司马懿,而不是轻易地杀掉他。
综上,司马懿因为才学、谋略等方面的出色表现,使得曹操不得不依赖于他来办事,而曹操本人虽然猜忌心重但也是重实际的现实主义者。加上司马懿十分善于伪装,使得曹操很难通过捕风捉影的“鹰视狼顾”和“三马食槽”,就将屠刀对准了司马懿。
发布于:天津市